收付实现制预算是什么
收付实现制预算是指在预算制定过程中,以实际收到或支出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标准,而非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预算的一种制度。以下是关于收付实现制预算的详细解释:基本概念:收付实现制预算强调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与预算的收支直接相关。
收付实现制,又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所有现金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收入,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同样,所有现金支出,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支出,均应作为本期支出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预算会计方面,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意指以实际的现金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财务会计方面,则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即依据权责发生的原则来记录收入和费用。事业单位的预算和决算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即采用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一种基于实际收付款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此来界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这种方法,只要在本期发生了费用,不论其是否能在本期的收入中得到补偿,都应视为本期应计费用。同样,只要在本期实际收到了现金收入,不论这笔收入是否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应计收入处理。
预算法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包括哪些?
预算法规定的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结算补助及一般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这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部分,主要目的是维护既有的利益格局,对特定地区进行财政支持。
首先,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和结算补助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形式的转移支付维护既有的利益格局,是对原有体制的延续。它们不以均等化为目标,更多地体现为对特定地区的财政支持,以维护其既得利益。
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包括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就业补助资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等。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包括以下几种:预算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所称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财力补助;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当细化到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向社会公开应当细化到地区和项目。
如何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1、预算是单位资金管理的关键,有预算才有支出,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单位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2)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财政部门要对单位实际和未来资金需求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编制切合实际的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深化综合预算,提高预算的全面性。(3)做好预算执行控制。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单一账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
3、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纠正台账与账面不一致问题: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提高资产管理准确性。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处置程序,加强资产管理规范性。 费用列支科目调整: 调整预算和报销:针对费用列支科目不恰当的问题,对过往预算和报销进行调整,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4、第二条 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本省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政党组织、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什么是诊断相关分组(DRGs)?
1、在医疗领域,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是指根据出院患者的详细信息,结合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个体特征如年龄、并发症和伴随疾病,将相似复杂程度和费用的病例归入同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
2、DRG(诊断相关分组)/DIP(基于病种的点数制)是医保支付方式的两个概念。 DRG是一种按病种付费的模式,它将某一生病种所需的所有诊疗服务打包成一个整体,进行费用支付。
3、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单病种付费模式从地方探索逐渐扩展到国家层面。从2011年起,国家陆续发布相关文件,将DRGs引入医保支付体系,不断优化和扩大实施范围。2018年,国家医保局启动DRGs付费国家试点,并在2019年公布了试点城市名单。
4、DRGs 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其基本方式是先看病、后付费,且看病少花钱,医院还多挣钱。DRGs 用于医疗费用支付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医疗保险的给付方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花费(即按服务项目)付账,而是按照病人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等条件所分入的疾病相关分组付账。
5、DRGs,即疾病诊断相关组,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其迅速在世界主流国家广泛应用。DRGs的出现,旨在实现合理控费、优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一个分组工具,将疾病按复杂程度和费用相似性划分为多个组别,为不同服务的对比提供了客观依据。